
由于新媒體的“把關人”模式沒有形成系統(tǒng), 工作的標準和行業(yè)準則并沒有像傳統(tǒng)媒體一樣嚴謹, 當視頻網站為了爭取用戶而要求“把關人”對一些界限模糊的視頻內容采取消極的處理手段時, 這對于相對缺乏專業(yè)精神的新“把關人”而言, 導致他們的作用更加弱化。甚至, 由于視頻網站之間的競爭力度大, 很多的網站現在的主要把關標準就是市場標準,于是某些網站故意傳播一些不健康、不真實的信息內容, 嘩眾取寵, 吸引受眾, 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。原本在傳播過程中, “把關”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的作用之一就是避免這種狀況的發(fā)生, 可是由于網絡本身的特殊性, 把關的標準變得模糊了, “把關”具有的功能也變得微弱了, 甚至起了反作用。
由于新聞生產方式的改變, 我們的新聞生產在某些時候往往丟棄了“重要”這一原則。各大網站為了追求轟動效應, 往往只要是可以吸引人眼球的“重磅炸彈”、各種八卦和軼聞, 都會在第一時間進入各種平臺,以賺取公眾的關注度。甚至本來嚴肅的傳統(tǒng)媒體在借力網絡的過程中, 也表現出了不應有的焦慮和浮躁, 這不僅體現為過度使用網絡信息, 缺少專業(yè)價值標準的衡量與辨別, 還表現在對網絡價值取向不應有的盲從等方面, 喪失了傳統(tǒng)新聞媒體應有的權威性與公信力, 對于公眾的社會輿論引導力日漸式微, 這樣導致網站更加難以引導正確的公共輿論。
現在的新“把關人”的專業(yè)性是仍然不容樂觀, 雖然也有一部分是從傳統(tǒng)媒體轉行過來的, 他們是具備了新聞專業(yè)素養(yǎng)的, 但是在技術方面又有欠缺。這兩者對于現在新媒體所要求的把關人員的高要求都有所欠缺, 這就更加劇了專業(yè)把關人員的缺失。